北京內城(二環(huán)以內)民居建筑,除了重點保護胡同被粉飾成“傳統保護”的旅游樣板和達官顯貴應用,其實大多數均淪為大雜院,除了青磚灰瓦的建筑體征,院落很小,三百平方米不到,功能很簡單,小客廳、茶室、餐廳、棋牌、影院、酒窖、庫房,還有后來設計師“偷”出來的一間“禪”室,落成的使用中更多是“酒鬼”來休息。
傳統四合院的型制,構建是有其歷史原因,是北方民居的代表,抵御北向的寒風,收納南向陽光,圍合一方天地,是當時勞動人民的智慧。型制的演變是體現很多宗族長幼尊卑的禮制。那么問題有很多……空間進化的設計過程,就是一個不斷發(fā)現問題,解決問題的過程,問題解決了,設計也就完了。
這個大雜院有四合院的一些通病,陰冷潮濕,陽光不足,通風不暢,進深尺度不宜當代人的生活實用習慣。
那么在空間布局中,第一,根據現有空間格局安排適用于相應尺度與相應功能的空間;第二,面向院落傳統青磚房的開窗大面積拓展,幾乎都設計成了玻璃隔斷;第三,室內與院落的材料融合,整個表現為地面鋪裝;
第四,公共茶室與小客廳面向院落設置折疊推拉門,在不同天氣下室內外空間自由轉換,功能與趣味性得以加強;第五,原有木構天花得以暴露,順勢展現建構之美;第六,加入全空氣空調系統、新風、地暖、除濕、降塵、降噪等當代住宅前沿科技手段均得已應用;第七,計算了通風量,適當增加北向開窗,建筑被動式通風得以解決;
第八,物料使用與燈光氛圍積極營造,除了加強室內外視覺中的連貫性,在傳統色彩中點綴環(huán)境光的營造(燈光是最廉價的裝飾手段)木構天花不適于燈具的安裝布置,所以加入線性與點狀地燈的使用,加落地燈,臺燈中間層次光的使用,注重物料肌理的表達與大面積黑(地面)、白(墻面)灰(屋架)形成對比,“粗獷”與精致化細膩處理形成對比,提升空間品質;
第九,對園林景觀、家具、飾品的慎重選擇不在于多,講究些“留白”這也是設計師與客戶共同的認識,在今后使用的歲月中,得以增減,我們與空間的互動不就有了嗎?也就是找到了生活美學的樂趣所在吧!